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855-6416688
電 話: 0855-6416688
地 址: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北上衛生局對面豐聯農業公司
古樸的稻—魚—鴨系統
從江縣廣大農村的稻-魚-鴨農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發展歷史。稻魚鴨系統是侗族唯一全民沒有放棄這一耕作方式及技術的民族。稻-魚-鴨傳統農業生態系統是農民在土地資源緊缺的自然條件下,長期摸索創造的一種獨特的生產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這種方式有效地節省了土地資源,實現了天然的立體農業生產,有效緩解人地矛盾。同時,稻魚鴨系統還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從江現有稻田面積17萬多畝,其中保灌養魚面積達11萬多畝。
稻魚鴨生產模式:稻田生態系統中魚、鴨生活所需攝食的是稻田中的雜草、浮游生物、細菌。魚、鴨攝食和活動能活水、通氣、增氧、松土,有利于水稻通氣透光、根系發育,促進有效分蘗。魚、鴨糞便和排泄物又作水稻肥料,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水稻光合作用的碳源。這樣,使各種物質就地良性循環,形成三者都相互利用、相互促進,又各得其所的循環經濟,使土壤、水體、時空之間都發揮作用的立體生態結構。
“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具有生產、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重價值,蘊含著許多科學的傳統農業管理知識,是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的典型代表。從江稻魚鴨系統中物種多樣性的保持對全球農業保護具有重大示范意義,對于世界農業基因庫,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和遺產。
稻魚鴨系統的傳統生產模式-魚苗培育
從江稻田養魚是在水稻播種后將培育出的鯉魚花放入秧田培育成寸片,經一個月后,將秧田中培育的水稻苗移栽到其它田間生產稻谷,與此同時,也將秧田培育寸片魚苗捕捉,按畝放50-100尾魚苗量分別放入其它栽插秧苗的稻田中飼養。待魚苗逐漸長大,其活動能力增強,田間秧苗長勢返清,行間水稻葉片接近封行時,這時的秧苗可為田魚遮陰蔽日,田間生長生物豐富,此時,此時,就能將飼養20-25日齡,體重150-200克的雛鴨,按畝放30只左右,放入水稻田中飼養,魚、鴨的活動對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進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蘗和根系發育、控制病蟲害的作用,促進稻魚鴨共生,形成稻田養魚魚養稻,稻、魚、鴨三豐收。
這種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起到良好的凈化與保護作用,從源頭上解決農業環境污染的問題,能確保食品安全,又能帶動農家樂接待鄉村旅游者體驗飲食文化、消費稻魚鴨食品,將給農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
稻魚鴨系統的傳統生產模式-稻田放鴨
稻田飼養的成鴨回收,一般是水稻成熟前,鴨體重達2公斤以上可回收上市或食用。因此,利用稻田的生態環境資源,發展稻、魚、鴨生產,為群眾提供安全的稻魚鴨產品,是廣大人民群眾賴以生存并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稻魚鴨系統的傳統生產模式-收魚
收魚時期,一般是收谷時同時收魚,有的在收稻谷前或收稻谷后收魚,收獲的田魚除供鮮吃外,產量高的還將田魚“燒制”、 “腌制”輔以佐料供招待客人和日常生活食用。
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電話:0855-6416688
郵箱:1486436487@qq.com
客服qq:1486436487
地址: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北上衛生局對面豐聯農業公司
備案號:ICP備 123456789-號